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九)作文500字16篇
发布时间:栏目:作文
第1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九)500字
知
①知道:圣人所不知(问)荆[jīng]人弗知(察)
②了解:君何以知燕王(廉)句读[jù dòu]之不知(师)
③通“智”:孰谓汝多知乎(《两小儿辩日》)
失
①失掉:失时不雨(论)破家失国之事(柳)
②过错:我岂有所失哉(信)
军
①军队:公子遂将晋鄙军(信)都督诸路军马(指)
②驻扎:沛公军霸上(鸿)
击
①敲打:为一击缶(廉)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(石)
②攻打:为击破沛公军(沛)诸侯共击楚(屈)
内
①里面,(与外相对):常在王卧内(信)内立法度(过)
②内心:内怀犹豫之计(赤)内接纳:放入:距关勿内诸侯(鸿)赵不内(屈)内所著披袄中(王)
如
①到,去:至海陵,如高沙(指)
②如同:固不如也(鸿)弟子不必不如师(师)
倍
①加倍:尤倍重于三十年前(黄)
②背叛: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(鸿)
谢
①道歉:至鸿门,谢曰(鸿)
②辞别:乃谢客就车(信)
③拒绝:阿母谢媒人(孔)
④告诉:多谢后世人(孔)
⑤凋落:花之既谢(芙)
意
①心意,意图:吾意决矣(赤)以此下心意(孔)
②意料: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(鸿)意北亦尚可[kě]以口舌动之也(指)
坐
①座位:公子引侯生坐上坐(信)
②犯罪或错误:何坐?曰坐盗(《晏子使楚》)
举
①举起,抬起:举手谓公子曰(信)举所佩玉?以示之者三(鸿)
②成功:莫令事不举(孔)
③攻占[zhàn]:戍卒叫、函谷举(阿)
④全:举家庆贺(促)杀人如不能举(鸿)
⑤拿:吾不能举全吴之地(赤)举以予人(六)
⑥发动:举事必循法以动(察)兴举义兵(《自明本志令》)约以连兵大举(指)胜胜利:胜负之数(六)
胜
①能承受:人民不胜禽兽虫蛇(五)
②尽:刑人如恐不胜(鸿)何可胜道也哉(游)
第2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十九)500字
哀
①悲伤:伏尸而哭,极哀(荆[jīng])哀吾生之无乐兮(涉)
拔
①攻占[zhàn]:秦伐赵,拔石城(廉)
②拔出:项庄拔剑起舞(鸿)剑坚故不可立拔(荆[jīng])
③超出:势拔五岳掩赤城(梦游)
左
①官位以左为下,降职,坐位以左为上:予左迁九江郡司马(琵)公子从车骑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(信)
②方位以东为左:淮左名都(宋扬)
色
①脸色:王变乎色(孟)颜色[shǎi]憔悴[qiáo cuì](屈)
②颜色[shǎi]:面色灰死(促)满面尘灰烟火色(《卖炭翁》)
③容貌:年长色衰(琵)
言
①说: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(鸿)不敢言而敢怒(阿)
②言语:具以沛公言报项王(琵)
③字:凡六百一十六言(琵)
命
①性命:王之命,悬于遂手(毛)臣请入与之同命(鸿)
②命名:命曰《琵琶[pí pá]行》(琵)
重
①与“轻”相对:国之重任(信)轻重固何如哉(五人)
②重视:故人重之(五)重重复、重叠:又闻此语重唧唧(琵)
从
①跟随:赵王遂行,相如从(廉)左公从数骑(左)
②由:从此道至吾军(鸿)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(廉)从合纵:从散约败(过)从之利害,两言而决耳(毛)从次于最亲[qīn]近的亲属[shǔ]:其印为予群从所得(《活板》)应应该:多情应笑我(宋念)
应
①答[dā]应、回答:以我应他人(孔)河曲智叟亡以应(《愚公移山》)
②应和[hè]:天下云集响应(过)
封
①修筑坟墓: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(五人)
②筑土祭神:封狼居胥(宋永)
③授予[yǔ]封号:封公子为信陵君(信)
老
①年老:廉颇老矣(宋永)臣宜从,老不能(信)
②老人:罢夫羸老(论)
③对老人尊称:余宗志涂山(左)
亲
①父母:其将归见其亲也(送)
②新人: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堵(廉)
③亲[qīn]近:今行而无信,则秦未可亲也(荆[jīng])
深
①水深:郦元以为下临深潭(石)
②时间久:夜深忽梦少年事(琵)
③程度[dù]深:秦之遇将[jiāng]军可谓深矣(荆[jīng])
解
①分割:始臣之解牛之时(庖)
②消除:可[kě]以解燕国[yān guó]之危(荆[jīng])秦军解去(信)教教育、教[jiào]导:乃今得闻教(荆[jīng])其不率教者(治)教使:曲罢能教善才服(琵)
资
①财物:持千金之资币物(荆[jīng])唯是脯资饩牵竭矣()
②凭借:此帝王之资也(赤)
③蓄积:如姬资之三年(信)
振
①挥动、抖动:振长策而御宇内(过)新浴者必振衣(屈)
②救济[jì],通“赈”: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(论)
③震动,通“震”:未尝见天子,故振慑(荆[jīng])威振四海(过)
图
①地图:图穷而匕首见(荆[jīng])召有司,案图(廉)
②谋取:宜别图之(赤)
室
①房屋:门人弟子填其室(送)则密室垂帘(促)
②家:今其室十无二三焉(《捕蛇者说》)
③刀剑的鞘:剑长,操其室(荆[jīng])
被
①遭受:禹汤被之矣(论)
②表被动: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(屈)被通“披”:如被冰雪(促)属一类: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(《桃花源记》)
属
①通“嘱”:属予作文以记之(《岳阳楼记》)
②连接:亡国破家相随属《屈》
③写文章:衡少善属[zhǔ]文(张)屈平属草稿未定(屈)
第3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十)500字
斗
①酒器:亚父受玉斗(鸿)
②大:则与斗卮酒(鸿)
斗
①战斗:外连衡而斗诸侯(过)蒙冲斗舰乃以千数(赤)
②争斗:钩心斗角(阿)试与他虫斗(促)置放在:置之坐上(鸿)置之河之干兮(《伐檀》)
声
①声音:声如洪钟(石)忽闻水上琵琶[pí pá]声(琵)
②伸张:为之声义(五)
发
①发出:大声发于水上(石)
②出发、派遣:主人忘归客不发(琵)
③打开: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(荆[jīng])
④显露:雄姿英发(念)目笑之而未发也发头发:早生华发(念)无毫发爽(促)
易
①换取: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(廉)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(论)
②改变: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(五)
③容易:由俭入奢易(训)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(伶)
④轻视:是以古之易财(五)
顾
①看,回头看:不顾而唾()顾召赵御史曰(廉)民且狼顾(论)
②拜访:三顾臣于草庐之中(《出师表》)
③(虚词)但、不过:顾吾念之(廉)顾自民国肇造(黄)
加
①加上;放上:加彘肩上(鸿)
②增加:万钟于我何加焉(孟)
③更加(副词)则其至又加少矣(游)
遇
①待遇:然公子遇臣厚(信)斯固百世之遇也(五)
②相遇: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(《左传》)
③接触: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(庖)
记
①传记: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(五)
②记忆:不记语从何起(祭)
③记载[zǎi]:余是以记之(石)临川王某记(游)
明
①明亮:时莫夜月明(石)明月半墙(项)
②照亮:火尚足以明也(游)
③证明、阐明[chǎn míng]:明道德之广崇(屈)明死生之大(五)
④清楚、明白:谗谄之蔽明也(屈)甚且心之所以明者(问)
称
①赞颂:上称帝喾(居)左右未有所称诵(毛)
②声称: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(廉)
称
①相称,符合:奏对称[duì chèn]旨(谭)
号①称:时号为军机四卿(谭)
②号[hào]召:未可明诏大号(病)号号[háo]叫:号呼靡及(指)八月秋高风怒号(茅)著
①著作: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(谭)
②附着:皆著于本(论)著穿:内所著披袄中(记)著我旧时裳(《木兰辞》)
变
①变故:突发事件:若变起(谭)亡何,国变(柳)
②变化改变:变姓名(指)颜色[shǎi]不少变(五)位官位:位在廉颇之右(廉)位卑则足羞(师)居位者虽不能禁,忍助之乎(训)
首
①头:诚能得樊将[jiāng]军首(荆[jīng])俯首系颈(过)
②告发: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(谭)
任
①责任,担子:国之重任(信)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
②信任:王甚任之(屈)
③无拘束: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(与)
别
①离别:醉不成欢惨将别(琵)太监泣别(记)
②赠别:今以半别公(记)
草
①花草:草行露宿(指)犹湮没[yān mò]于荒烟蔓草间(黄)
②草稿:文方成草(左)
良
①良好:未为良时(梦)
②优良:良剑期乎断(察)意似良(促)
有
①与“无”相对:若有宿根(梦)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(阿)
②通“又”:邹忌修八尺有余(邹)
归
①返回:津泽皆归其根(梦)予不得归矣(指)
②归还:归璧于赵(廉)③旧称女子出嫁:吾妻来归(项)
第4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八)500字
假
①借:人多以书假余(送)
②借助,凭借:假舆马者(劝)
③宽容:愿大王少假[jiǎ]借之(荆[jīng])
④给:汉人未可假大兵权(谭)
绝
①断,断绝:而绝秦赵之欢(廉)楚诚能绝齐(屈)
②极:佛印绝类弥勒(《核舟记》)
③横渡:而绝江河(劝)
兴
①起来,兴起:风雨兴焉(劝)大楚兴,陈胜王(《陈涉世家》)
②发动:大兴师伐秦(屈)
功
①成绩,功效:功在不舍(劝)
②功劳:劳苦而功高如此(鸿)以相如功大(廉)
强
①有力:筋骨之强(劝)
②强盛:强国请服(过)以楚之强,天下莫能当(毛)
用
①使用:又备经年裹物之用(芙)
②资财: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(训)
③因为(介词):用心一也(劝)
行
①行动,往:权即遣肃行(赤)予此行所负之责任(黄)
②品德行为:辱人贱行(五)其行廉(屈)
③实行做:相辅而行者也(问)汝非徒身当服行(训)
④行走:道芷阳间行(鸿)草行露宿(指)
⑤将要:行将为人所并(赤)
行
①行列:涕落百余行(孔)
②军队编制:蹑足行[háng]伍之间(过)
广
①大,扩大:非问无以广识(问)明道德之广崇(屈)
②宽阔:安得广厦[shà]千万间(茅)
识
①知识:非问无以广识(问)
②知道: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(问)识记住:汝识之乎(石)
达
①通达:不达于事(问)先达德隆望尊(送)
②得志、显贵:名达于缙绅间(柳)
第5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一)500字
书
①书信:使人遗赵王书(廉)是时曹操遗权书(赤)
②书写书法:凭几学书(项)
③字:六体者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……(《汉书艺文志》)
④书籍:积书满架(项)无从致书以观(送)
请
①请求:(秦王)固请(廉)
②谦辞:臣请完壁归赵(廉)
对
①回答:对曰“臣尝有罪……(廉)奏对称[duì chèn]旨(谭)
②对着:对酒当歌(《短歌行》)
幸
①幸而:大王亦幸赦臣(廉)故幸来告良(鸿)
②宠爱: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(阿)如姬最幸(信)
③宠信:君幸于赵王(廉)
许
①答[dā]应、允许:宁许以负秦曲(廉)
②大约:潭中鱼可百许头(《小石潭记》)高可二黍许(《核舟记》)
负
①倚仗、凭借:秦贪负其强《廉》负势竟上(与)
②承担:宁许以负秦曲(廉)予此行所负之责任(黄)
③背弃:决负约不偿城(廉)
④辜负: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(廉)吾上恐负朝廷(左)
⑤背肉祖负荆[jīng](廉)王负剑(荆[jīng])
⑥败胜负之数(六)
立
①即刻、马上:赵立奉壁来(廉)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(鸿)
②站立:故久立与其客语(信)提刀而立(庖)
③直立:大石侧立千尺(石)立土动即百尺(梦)
交
①交情:为刎颈之交(廉)
②交往:臣以为布衣之交(廉)交游士林(赤)
③相交、交互:叶叶相交通(孔)疏条交映(与)设安设,设置:设九宾于廷(廉)
引
①引导:左右引相如至(廉)
②牵引、拽:或欲引相如去(廉)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(察)
③后退:相如引车避匿(廉)引次江北(赤)
恐
①恐怕:秦王恐其破璧(廉)恐不任我意(孔)
②害怕:舟人大恐(石)
第6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七)500字
贱
①物价低:食贱则农贫(《商君书外内》)
②卑贱,地位低:其辱人贱行(五)贫贱有此女(孔)
③谦词:贱妾留空房(孔)
圣
①最崇高的:圣人之所以为圣(师)有天下七十一圣(察)
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: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(谭)
愚
①愚昧、愚蠢:愚益愚(师)
②谦词(自称):愚谓大计不如迎之(赤)
足
①脚:非利足也(劝)
②足够,充足: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(鸿)其中有足乐者(送)
③值得,够得上:竖子不足与谋(鸿)不足为外人道也(《桃花源记》)
攻
①进攻:转而攻秦(过)
②学习:研究:术业有专攻(师)
经
①经典:六艺经传皆通习之(师)执经叩问(送)
②经络[luò]:技经肯綮之未尝(庖)
③经过: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(察)又备经年裹物之用(芙)
劝
①勉励、鼓励:三曰劝农功(《论贵粟疏》)
②劝说或劝以少休(左)学学习:学不可[kě]以已(劝)非学无以致疑(问)
中
①内、里:其中有足乐者(送)座中泣下谁最多。(琵)
②不高不下:中述汤武(屈)
中
①合乎:木直中绳(劝)隐中胸怀(促)中《经首》之会(庖)
疾
①病:必生疾病(赤)汝之疾也(祭)
②痛恨:君子疾夫舍曰……(《论语》)屈平疾王听之不聪(屈)
③通“嫉”: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(《孙子吴起列传》)
④急速: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(谭)
⑤加强:声非加疾也(劝)
⑥痛:举疾首蹙而相告曰(孟)
致
①达到:而致千里(劝)致万乘之势(过)
②招致:以致天下之士(过)
第7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五)500字
是
①正确(与“非”相对):是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(问)
②这(虚词):是以见放(屈)当是时(鸿)所在皆是也
遗
①丢失:得遗金一饼(《乐羊子妻》)
②遗漏、忽略:小学而大遗(师)
③留下:始访其遗踪(石)
④遗(wèi)送、给:先以书遗操(赤)留待作遗施(孔)
得
①得到,秦城恐不可得(廉)可[kě]以得富贵也(谭)
②收获:往往有得(游)
谓
①对……说:因笑谓迈日(石)谓秦王曰(廉)
②叫做,称为:可谓死君乎()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(梦)
③认为:众谓余一行为可[kě]以纾祸(指)
至
①到达、到:左右引相如至(廉)亦不能至也(游)
察
①细看:徐而察之(石)
②考察:子是之不察(《卖柑者言》)
乐
①高兴、快乐:王与百姓同乐(孟)以中有足乐者(送)乐(yuè):今王鼓乐于此(孟)
异
①和“同”相对:成述其异(促)迨诸夫异爨(项)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(芙)
②奇怪:成述其异(促)
生
①生长:蓬生麻中(劝学)竹之始生(《文与可画谷偃竹记》)
②与“死”相对,生存:生亦我所欲也(孟)
③与“熟”相对:则与一生彘肩(鸿)
④读书人:东阳马生君则(送)庑下一生伏案卧(左)
可
①适合:此皆言其可目者也(芙) ②约计:高可二黍许(《核舟记》)
第8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三)500字
案
①几[jī]案:因拔刀斫前奏案(赤)取案上器击伤夫人(记)
②察看:召有司案图(通“按”)(廉)
方
①周围:今齐地方千里(邹)
②并排:今操方连船舰(赤)
③正直:方正之不容也(屈)
④方位、方向: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(张)
修
①长、高:邹忌修八尺有余(邹)庞然修伟(促)巨身修尾(促)
②学习,效法:不期修古(五)
③修建:室坏不修(项)乃重修岳阳楼(《岳阳楼记》)
④整治:修守战之具(过)朝早晨:朝服衣冠(邹)春江花朝秋月夜(琵)
朝
①朝廷:动以朝廷为辞(赤)
②上朝:相如每朝时(廉)
③朝见:皆朝于齐(邹)弱国入朝(过)
私
①私下:私握臣手(廉)从道旁私语(柳)
②偏爱: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(邹)
③与“公”相对:公私之积犹可哀痛(论)
蔽
①遮盖:横柯上蔽(与)苫蔽成丘(狠)
②蒙[méng]蔽:王
之蔽甚矣(邹)
面
①脸:老妇必唾其面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②当面:能面刺寡人之过者(邹)
庭
①院子:垣墙*(项)
②通“廷”:拜送书于庭(廉)
语
①言语,谈论:越人语天姥(梦游)从道旁私语(柳)
②告诉:而语女曰(记)不可不语(鸿)
名
①名字,名称: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(芙)盖当[dāng]时未有雁荡山之名(梦)
②取名,得名: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(游)而此独以钟名(石)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(梦)
第9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六)500字
备
①完备:前人之述备矣(岳)请备述之(芙)
②防备、准备:又备经年裹物之用(芙)豫备走舸(赤)
秋
①秋天:秋天墨墨向昏黑(茅)枫叶荻花秋瑟瑟(琵)
②年,时代: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(《出师表》)穰岁之秋(五)
能
①才能:细疏其能(促)
②擅长[shàn cháng]:非能水也(劝)兼同时进行或具有:操军兼以饥疫(赤)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(芙)
去
①离开: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(廉)沛公已去(鸿)
②距离:去北军二里余(赤)相去四十里(赤)
③去掉: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(芙)去死肌(《捕蛇者说》)
师
①军队:九国之师(过)劳师以袭远()
②老师:古之学者必有师(师)有司业博士为之师(送)
③学习:不耻相师(师)
传
①传记: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(黄)
②注释经义的文字:六艺经传皆通习之(师)
③驿舍:舍相如广成传舍(廉)
传
①传送、传递:传之美人(廉)
②传授: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(师)
③流传: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(游)
道
①道路:有碑仆道(游)从径道亡(廉)
②道理,规律: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(师)臣之所好者,道也(庖)
③学说、思想: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(训)
④说: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(送)
⑤方法:策之不以其道(《马说》)
受
①接受:项王则受璧(鸿)
②遭受: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(论)
③授予[yǔ],给予[jǐ yǔ]: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(师)因能而受官(《韩非子外储左上》)
惑
①迷惑:内惑于郑袖(屈)不亦惑乎(察)
②疑惑:惑之不解(师)
第10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四)500字
曰
①说:乃谓秦王曰(廉)遽契其舟曰(察)
②叫作,称作:曰师曰弟子云者(师)曰颜佩韦、杨念如……(五人)
文
①文字:其文漫灭(游)文曰初平山人(《核舟记》)
②文章:其文约(屈)
进
①前进:余船以次俱进(赤)其进愈难(游)
②进献:群臣进谏(邹)相如前进缶(廉)
③出来做官:进亦忧、退亦忧(《岳阳楼记》)奇奇异,罕见:其见愈奇(游)大将[jiāng]军邓骘奇其才(张)奇单数: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(《核舟记》)
好
①美好:好鸟相鸣(与)
②喜好(hào):寡人窃闻赵王好音(廉)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(游)
出
①与“入”相对:己而相如出(廉)有怠而欲出者(游)
②产生、发生:莫知计所出(指)
③出现、显露:水落而石出(《醉翁亭记》)极尽:不得极夫游之乐也
观
①看,观赏: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(芙)观夫巴陵胜状(《岳阳楼记》)因得观所谓石钟者(石)
②观察: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(廉)古人之观于天地(游)
③宫廷建筑:大王见臣列观(廉)
④景象:非常之观(游)岳阳楼之大观(《岳阳楼记》)
求
①寻求、需求:求人可使报秦者(廉)以斧斤考击而求之(石)
②请求:求而不得者也(送)
险
①地势不平坦:险以远,则至者少(游)
②险要,险阻: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也(赤)
云
①说:昔人云将以有也(指)云有第五郎(孔)
②语气词: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(左)为诗云尔(孔)
③如此,这样:曰师曰弟子云者(师)
④云(云):天下云集响应(过)云霏霏其承宇(涉)
鼓
①击鼓:百姓闻王钟鼓之声(孟)齐人三鼓(《曹刿论战》)
②振动:微风鼓浪(石)
③鼓(乐器):瞽奏鼓(《书胤征》)
④弹奏:赵王鼓瑟(廉)今王鼓乐于此(孟)
⑤古代夜间计时:戊申晦,五鼓(《登泰山记》)
第11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二)500字
毕
①完尽:录毕,走送之(送)毕礼而归之(廉)
②都,全:靡不毕现(屈)
卒
①步兵:旦日飨士卒(鸿)率罢敝之卒(过)
②死:鲁肃闻刘表卒(赤)
③终于:卒相与欢(廉)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(五)
④通“猝”:成仓卒莫知所救(促)卒然边境有急(论)
士
①做官的人:士大[dà]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(石)
②读书人: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(训)予本非文人画士(病)
③有才能的人:尊贤而重士(过)以致天下之士(过)胜不敢复相士(毛)
④士兵:旦日飨士卒(鸿)
将
①将领:廉颇为赵将(廉)晋鄙?宿[sù]将(信)
②带领:使将将其军归魏(信)
抚
①安抚:则宜抚安(赤)
②巡抚:献诸抚军(促)以大中丞抚吴者(五)
走
①快跑:兔走触株(五)可烧而走也(赤)持剑盾步走(鸿)
②趋向: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(阿)
事
①事情:世异则事异(五)足以立事(赤)不择事而问焉(问)
②从事,奉事:以地事秦(六)
礼
①礼仪:毕礼而归之(廉)
②礼貌,尊敬:秦则无礼()礼天下之奇才(六)计计策、谋划:愚谓大计不如迎之(赤)计未定(廉)莫知计所出(指)
难
①困难:难去今之县令者(五)吾见其难为(庖)非常之谋难于猝发(五)
②灾难(nàn):今操芟夷大难(赤)
③反驳:所谓交相问难(问)
愿
①乐意:臣愿奉璧往使(廉)
②希望:愿结友(廉)愿将[jiāng]军量力而处之(赤)
第12篇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及运用实例之托尔斯泰的简朴生活500字
材料二:托尔斯泰的简朴生活
高尔基曾说过,托尔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这世界的财富。这位不可思议的老人,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,他一直是以燕麦粥、面包和菜羹为主食。而且,托尔斯泰不食用糖、茶和咖啡,甚至也放弃了牛奶、黄油和鸡蛋。他自己料理自己的全部生活,下地犁耕、做木工活、自己补鞋子,还给农民编写民间故事和识[shí]字课本。谁能想到,托尔斯泰这个名号是俄罗斯的望族,世袭着伯爵名位,拥有大量土地。1895年,托尔斯泰67岁的时候,他立下遗[yí]嘱,把自己所有的土地交给农民。1910年,老人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儿女还保持着贵族的生活方式,毅然离家出走。这是一颗伟大灵魂寻找精神家园的出走。
使用上述材料,分别以跑的体验、一枝一叶一世界、凤头猪肚豹尾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、位置与价值、出人意料情理之中、留给明天、脸为话题写描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片段。
范文示例:
生活细节彰显精神世界
一枝一叶一世界,细微之处见境界。
他是世界级的大文豪,着作等身,成就斐然。高尔基曾[céng]经评价道:即使他多活一天也是世界的财富。
他世袭着伯爵的名位,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。
但在生命的最后的30年,他却以燕麦粥、面包和菜羹为主食,拒绝咖啡、糖、茶。生活素朴,让人简直难以置信。
他坚持下田耕作,修理农具和器皿,还给农民编制民间故事和课本。他不要别人的照顾,他要自食其力,他要为这个社会留下一些什么。
他终于离家出走了,因为他看不惯妻子儿女保持着贵族的生活方式,他要寻求一个**的乌托邦。
他就是托尔斯泰。
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,一粒沙隐藏世界的美妙。关注托尔斯泰的生活细节,可[kě]以窥探[kuī tàn]到他的精神境界和追求:平等、素朴,有益于他人。不以文学才华横溢而瞧不起大字不识农民,不因世袭伯爵的名号而铺张浪费,不因年龄的高迈而放弃理想梦寐[mèi]的求索。
第13篇 被动句的格式500字
(二)被动句的格式
文言里的被动句,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、助词、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。
1、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如:
①炮台悉为逆据。(《三元里抗英》)
②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(《五蠹》)
2、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如:
①夫赵强而燕弱,而君幸于赵王,故燕王欲结于君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②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(《师说》)
3、用介词被表被动,被的宾语往往省[shěng]略。如:
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,亦被杀死。(《三元里抗英》)
②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(《屈原列传》)
4、用助动词见表被动。如:
①欲予秦,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。
②非独见病,亦以病吾子。(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)
5、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
为是介词,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所是助词,置于动词之前。如:
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②巨是凡人,偏在远郡,行将为人所并。(《赤壁之战》
6、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。见是助动词;于是介词,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如:
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,故令人持壁归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7、意念上的被动。
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,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。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。如:
①举孝康,不行。(《张衡传》)──举孝廉,被举荐为孝糜。
②廉颇为赵将,伐齐,大破之,取阳晋,拜为上卿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──拜为上卿,被封为上卿。
③戍卒叫,函谷举。(《阿房宫赋>)──函谷举,函各关被攻下。
第14篇 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――(15)恨500字
15、恨 ①遗[yí]憾,不满意 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《陈涉世家》 译文:(陈涉)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,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(遗[yí]憾,不满意)《出师表》 译文:没[méi]有一次不对桓、灵二帝感到叹息、痛心遗[yí]憾的 然公子遇臣厚,公子往而臣不送,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(感到遗[yí]憾)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 译文: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,公子去了,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,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,定会回来的。 ②怨 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决期(怨恨[yuàn hèn])《长恨歌》 译文: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,这怨恨[yuàn hèn]啊,长久不断,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。 只恨鄙山小寨是一洼之水,如何安得许多真龙。《水浒传》 ③复合词:恨恨 生人作死别,恨恨那可论。(恨恨:惆怅[chóu chàng]、悲伤)《孔雀东南飞》 译文: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,心里的惆怅[chóu chàng]、悲伤哪里说得尽呢?
第15篇 特殊的双宾语500字
(三)特殊的双宾语
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,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。
1、使动双宾语。
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。如:
①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──负秦,使秦负。负秦曲,使秦负曲,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。
②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着于本。(《论积贮疏》)──归之,使之归。归之农,使之归农。
2、为动双宾语。
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为动关系。如:
①为之驾,比门下之车客。(《冯谖客孟尝君>)──为(wéi),动词,这里是准备的意思。为之,为(w苗)之为(wéi),替他准备。为之驾,为(wèi)之为(wéi)驾,给他准备车马。
②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──为,找。为之辞,替它找个借口。
第16篇 句子成分的省[shěng]略500字
(五)句子成分的省[shěng]略
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,习惯上常常省[shěng]略,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。
1、兼语省[shěng]略。
省[shěng]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,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[méi]有必要说出来的。如:
①召入,使拜夫人。((左忠毅公逸事>)──召(之)入,使(之)拜夫人。
②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──拜(相如)为上卿。
以上二例省[shěng]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。
2、动词的代词宾语省[shěng]略。
这种省[shěng]略有两个条件:一、省[shěng]略的宾语必须是可[kě]以用代词充当的,即可[kě]以从上文看出来的。二、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。如:
①权起更衣,肃追于宇下。(《赤壁之战》)──追(之)于宇下。
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,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。(《鸿门宴》)──告(之)以事。
3、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[shěng]略。
省[shěng]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[kě]以看出来,能够用代词充当的。如:
①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(《庖丁解牛》)──怵然为戒,怵然为之戒,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来。视为止,视为之止,目光因此集中。行为迟,行为之迟,行动因此迟缓。
②竖子不足与谋。(《鸿门宴》)──与谋,与之谋,同他商量。
③左右以告。(《冯谖客孟尝君》)──以告,以之告,把情况告诉(孟尝君)。
④毋从俱死也。(《鸿门宴》)──从俱死,从之俱死,跟着他一起去死。
⑤衡乃拟班固《两都》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讽谏。(《张衡宴》)──因以讽谏,因之以讽谏,通过它来委婉地劝谏(朝廷)。
4、介词于以往往省[shěng]略。如:
①又荆[jīng]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。(<赤壁之战))──逼兵势,逼于兵势,被兵势所逼。
②又试之鸡。(《促织》)──试之鸡,试之以鸡,用鸡去试验它。
知
①知道:圣人所不知(问)荆[jīng]人弗知(察)
②了解:君何以知燕王(廉)句读[jù dòu]之不知(师)
③通“智”:孰谓汝多知乎(《两小儿辩日》)
失
①失掉:失时不雨(论)破家失国之事(柳)
②过错:我岂有所失哉(信)
军
①军队:公子遂将晋鄙军(信)都督诸路军马(指)
②驻扎:沛公军霸上(鸿)
击
①敲打:为一击缶(廉)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(石)
②攻打:为击破沛公军(沛)诸侯共击楚(屈)
内
①里面,(与外相对):常在王卧内(信)内立法度(过)
②内心:内怀犹豫之计(赤)内接纳:放入:距关勿内诸侯(鸿)赵不内(屈)内所著披袄中(王)
如
①到,去:至海陵,如高沙(指)
②如同:固不如也(鸿)弟子不必不如师(师)
倍
①加倍:尤倍重于三十年前(黄)
②背叛: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(鸿)
谢
①道歉:至鸿门,谢曰(鸿)
②辞别:乃谢客就车(信)
③拒绝:阿母谢媒人(孔)
④告诉:多谢后世人(孔)
⑤凋落:花之既谢(芙)
意
①心意,意图:吾意决矣(赤)以此下心意(孔)
②意料: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(鸿)意北亦尚可[kě]以口舌动之也(指)
坐
①座位:公子引侯生坐上坐(信)
②犯罪或错误:何坐?曰坐盗(《晏子使楚》)
举
①举起,抬起:举手谓公子曰(信)举所佩玉?以示之者三(鸿)
②成功:莫令事不举(孔)
③攻占[zhàn]:戍卒叫、函谷举(阿)
④全:举家庆贺(促)杀人如不能举(鸿)
⑤拿:吾不能举全吴之地(赤)举以予人(六)
⑥发动:举事必循法以动(察)兴举义兵(《自明本志令》)约以连兵大举(指)胜胜利:胜负之数(六)
胜
①能承受:人民不胜禽兽虫蛇(五)
②尽:刑人如恐不胜(鸿)何可胜道也哉(游)
第2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十九)500字
哀
①悲伤:伏尸而哭,极哀(荆[jīng])哀吾生之无乐兮(涉)
拔
①攻占[zhàn]:秦伐赵,拔石城(廉)
②拔出:项庄拔剑起舞(鸿)剑坚故不可立拔(荆[jīng])
③超出:势拔五岳掩赤城(梦游)
左
①官位以左为下,降职,坐位以左为上:予左迁九江郡司马(琵)公子从车骑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(信)
②方位以东为左:淮左名都(宋扬)
色
①脸色:王变乎色(孟)颜色[shǎi]憔悴[qiáo cuì](屈)
②颜色[shǎi]:面色灰死(促)满面尘灰烟火色(《卖炭翁》)
③容貌:年长色衰(琵)
言
①说: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(鸿)不敢言而敢怒(阿)
②言语:具以沛公言报项王(琵)
③字:凡六百一十六言(琵)
命
①性命:王之命,悬于遂手(毛)臣请入与之同命(鸿)
②命名:命曰《琵琶[pí pá]行》(琵)
重
①与“轻”相对:国之重任(信)轻重固何如哉(五人)
②重视:故人重之(五)重重复、重叠:又闻此语重唧唧(琵)
从
①跟随:赵王遂行,相如从(廉)左公从数骑(左)
②由:从此道至吾军(鸿)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(廉)从合纵:从散约败(过)从之利害,两言而决耳(毛)从次于最亲[qīn]近的亲属[shǔ]:其印为予群从所得(《活板》)应应该:多情应笑我(宋念)
应
①答[dā]应、回答:以我应他人(孔)河曲智叟亡以应(《愚公移山》)
②应和[hè]:天下云集响应(过)
封
①修筑坟墓: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(五人)
②筑土祭神:封狼居胥(宋永)
③授予[yǔ]封号:封公子为信陵君(信)
老
①年老:廉颇老矣(宋永)臣宜从,老不能(信)
②老人:罢夫羸老(论)
③对老人尊称:余宗志涂山(左)
亲
①父母:其将归见其亲也(送)
②新人: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堵(廉)
③亲[qīn]近:今行而无信,则秦未可亲也(荆[jīng])
深
①水深:郦元以为下临深潭(石)
②时间久:夜深忽梦少年事(琵)
③程度[dù]深:秦之遇将[jiāng]军可谓深矣(荆[jīng])
解
①分割:始臣之解牛之时(庖)
②消除:可[kě]以解燕国[yān guó]之危(荆[jīng])秦军解去(信)教教育、教[jiào]导:乃今得闻教(荆[jīng])其不率教者(治)教使:曲罢能教善才服(琵)
资
①财物:持千金之资币物(荆[jīng])唯是脯资饩牵竭矣()
②凭借:此帝王之资也(赤)
③蓄积:如姬资之三年(信)
振
①挥动、抖动:振长策而御宇内(过)新浴者必振衣(屈)
②救济[jì],通“赈”: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(论)
③震动,通“震”:未尝见天子,故振慑(荆[jīng])威振四海(过)
图
①地图:图穷而匕首见(荆[jīng])召有司,案图(廉)
②谋取:宜别图之(赤)
室
①房屋:门人弟子填其室(送)则密室垂帘(促)
②家:今其室十无二三焉(《捕蛇者说》)
③刀剑的鞘:剑长,操其室(荆[jīng])
被
①遭受:禹汤被之矣(论)
②表被动: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(屈)被通“披”:如被冰雪(促)属一类: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(《桃花源记》)
属
①通“嘱”:属予作文以记之(《岳阳楼记》)
②连接:亡国破家相随属《屈》
③写文章:衡少善属[zhǔ]文(张)屈平属草稿未定(屈)
第3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十)500字
斗
①酒器:亚父受玉斗(鸿)
②大:则与斗卮酒(鸿)
斗
①战斗:外连衡而斗诸侯(过)蒙冲斗舰乃以千数(赤)
②争斗:钩心斗角(阿)试与他虫斗(促)置放在:置之坐上(鸿)置之河之干兮(《伐檀》)
声
①声音:声如洪钟(石)忽闻水上琵琶[pí pá]声(琵)
②伸张:为之声义(五)
发
①发出:大声发于水上(石)
②出发、派遣:主人忘归客不发(琵)
③打开: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(荆[jīng])
④显露:雄姿英发(念)目笑之而未发也发头发:早生华发(念)无毫发爽(促)
易
①换取: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(廉)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(论)
②改变: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(五)
③容易:由俭入奢易(训)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(伶)
④轻视:是以古之易财(五)
顾
①看,回头看:不顾而唾()顾召赵御史曰(廉)民且狼顾(论)
②拜访:三顾臣于草庐之中(《出师表》)
③(虚词)但、不过:顾吾念之(廉)顾自民国肇造(黄)
加
①加上;放上:加彘肩上(鸿)
②增加:万钟于我何加焉(孟)
③更加(副词)则其至又加少矣(游)
遇
①待遇:然公子遇臣厚(信)斯固百世之遇也(五)
②相遇: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(《左传》)
③接触: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(庖)
记
①传记: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(五)
②记忆:不记语从何起(祭)
③记载[zǎi]:余是以记之(石)临川王某记(游)
明
①明亮:时莫夜月明(石)明月半墙(项)
②照亮:火尚足以明也(游)
③证明、阐明[chǎn míng]:明道德之广崇(屈)明死生之大(五)
④清楚、明白:谗谄之蔽明也(屈)甚且心之所以明者(问)
称
①赞颂:上称帝喾(居)左右未有所称诵(毛)
②声称: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(廉)
称
①相称,符合:奏对称[duì chèn]旨(谭)
号①称:时号为军机四卿(谭)
②号[hào]召:未可明诏大号(病)号号[háo]叫:号呼靡及(指)八月秋高风怒号(茅)著
①著作: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(谭)
②附着:皆著于本(论)著穿:内所著披袄中(记)著我旧时裳(《木兰辞》)
变
①变故:突发事件:若变起(谭)亡何,国变(柳)
②变化改变:变姓名(指)颜色[shǎi]不少变(五)位官位:位在廉颇之右(廉)位卑则足羞(师)居位者虽不能禁,忍助之乎(训)
首
①头:诚能得樊将[jiāng]军首(荆[jīng])俯首系颈(过)
②告发: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(谭)
任
①责任,担子:国之重任(信)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(《〈孟子〉二章》)
②信任:王甚任之(屈)
③无拘束: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(与)
别
①离别:醉不成欢惨将别(琵)太监泣别(记)
②赠别:今以半别公(记)
草
①花草:草行露宿(指)犹湮没[yān mò]于荒烟蔓草间(黄)
②草稿:文方成草(左)
良
①良好:未为良时(梦)
②优良:良剑期乎断(察)意似良(促)
有
①与“无”相对:若有宿根(梦)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(阿)
②通“又”:邹忌修八尺有余(邹)
归
①返回:津泽皆归其根(梦)予不得归矣(指)
②归还:归璧于赵(廉)③旧称女子出嫁:吾妻来归(项)
第4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八)500字
假
①借:人多以书假余(送)
②借助,凭借:假舆马者(劝)
③宽容:愿大王少假[jiǎ]借之(荆[jīng])
④给:汉人未可假大兵权(谭)
绝
①断,断绝:而绝秦赵之欢(廉)楚诚能绝齐(屈)
②极:佛印绝类弥勒(《核舟记》)
③横渡:而绝江河(劝)
兴
①起来,兴起:风雨兴焉(劝)大楚兴,陈胜王(《陈涉世家》)
②发动:大兴师伐秦(屈)
功
①成绩,功效:功在不舍(劝)
②功劳:劳苦而功高如此(鸿)以相如功大(廉)
强
①有力:筋骨之强(劝)
②强盛:强国请服(过)以楚之强,天下莫能当(毛)
用
①使用:又备经年裹物之用(芙)
②资财: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(训)
③因为(介词):用心一也(劝)
行
①行动,往:权即遣肃行(赤)予此行所负之责任(黄)
②品德行为:辱人贱行(五)其行廉(屈)
③实行做:相辅而行者也(问)汝非徒身当服行(训)
④行走:道芷阳间行(鸿)草行露宿(指)
⑤将要:行将为人所并(赤)
行
①行列:涕落百余行(孔)
②军队编制:蹑足行[háng]伍之间(过)
广
①大,扩大:非问无以广识(问)明道德之广崇(屈)
②宽阔:安得广厦[shà]千万间(茅)
识
①知识:非问无以广识(问)
②知道: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(问)识记住:汝识之乎(石)
达
①通达:不达于事(问)先达德隆望尊(送)
②得志、显贵:名达于缙绅间(柳)
第5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一)500字
书
①书信:使人遗赵王书(廉)是时曹操遗权书(赤)
②书写书法:凭几学书(项)
③字:六体者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……(《汉书艺文志》)
④书籍:积书满架(项)无从致书以观(送)
请
①请求:(秦王)固请(廉)
②谦辞:臣请完壁归赵(廉)
对
①回答:对曰“臣尝有罪……(廉)奏对称[duì chèn]旨(谭)
②对着:对酒当歌(《短歌行》)
幸
①幸而:大王亦幸赦臣(廉)故幸来告良(鸿)
②宠爱: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(阿)如姬最幸(信)
③宠信:君幸于赵王(廉)
许
①答[dā]应、允许:宁许以负秦曲(廉)
②大约:潭中鱼可百许头(《小石潭记》)高可二黍许(《核舟记》)
负
①倚仗、凭借:秦贪负其强《廉》负势竟上(与)
②承担:宁许以负秦曲(廉)予此行所负之责任(黄)
③背弃:决负约不偿城(廉)
④辜负: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(廉)吾上恐负朝廷(左)
⑤背肉祖负荆[jīng](廉)王负剑(荆[jīng])
⑥败胜负之数(六)
立
①即刻、马上:赵立奉壁来(廉)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(鸿)
②站立:故久立与其客语(信)提刀而立(庖)
③直立:大石侧立千尺(石)立土动即百尺(梦)
交
①交情:为刎颈之交(廉)
②交往:臣以为布衣之交(廉)交游士林(赤)
③相交、交互:叶叶相交通(孔)疏条交映(与)设安设,设置:设九宾于廷(廉)
引
①引导:左右引相如至(廉)
②牵引、拽:或欲引相如去(廉)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(察)
③后退:相如引车避匿(廉)引次江北(赤)
恐
①恐怕:秦王恐其破璧(廉)恐不任我意(孔)
②害怕:舟人大恐(石)
第6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七)500字
贱
①物价低:食贱则农贫(《商君书外内》)
②卑贱,地位低:其辱人贱行(五)贫贱有此女(孔)
③谦词:贱妾留空房(孔)
圣
①最崇高的:圣人之所以为圣(师)有天下七十一圣(察)
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: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(谭)
愚
①愚昧、愚蠢:愚益愚(师)
②谦词(自称):愚谓大计不如迎之(赤)
足
①脚:非利足也(劝)
②足够,充足: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(鸿)其中有足乐者(送)
③值得,够得上:竖子不足与谋(鸿)不足为外人道也(《桃花源记》)
攻
①进攻:转而攻秦(过)
②学习:研究:术业有专攻(师)
经
①经典:六艺经传皆通习之(师)执经叩问(送)
②经络[luò]:技经肯綮之未尝(庖)
③经过: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(察)又备经年裹物之用(芙)
劝
①勉励、鼓励:三曰劝农功(《论贵粟疏》)
②劝说或劝以少休(左)学学习:学不可[kě]以已(劝)非学无以致疑(问)
中
①内、里:其中有足乐者(送)座中泣下谁最多。(琵)
②不高不下:中述汤武(屈)
中
①合乎:木直中绳(劝)隐中胸怀(促)中《经首》之会(庖)
疾
①病:必生疾病(赤)汝之疾也(祭)
②痛恨:君子疾夫舍曰……(《论语》)屈平疾王听之不聪(屈)
③通“嫉”: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(《孙子吴起列传》)
④急速: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(谭)
⑤加强:声非加疾也(劝)
⑥痛:举疾首蹙而相告曰(孟)
致
①达到:而致千里(劝)致万乘之势(过)
②招致:以致天下之士(过)
第7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五)500字
是
①正确(与“非”相对):是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(问)
②这(虚词):是以见放(屈)当是时(鸿)所在皆是也
遗
①丢失:得遗金一饼(《乐羊子妻》)
②遗漏、忽略:小学而大遗(师)
③留下:始访其遗踪(石)
④遗(wèi)送、给:先以书遗操(赤)留待作遗施(孔)
得
①得到,秦城恐不可得(廉)可[kě]以得富贵也(谭)
②收获:往往有得(游)
谓
①对……说:因笑谓迈日(石)谓秦王曰(廉)
②叫做,称为:可谓死君乎()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(梦)
③认为:众谓余一行为可[kě]以纾祸(指)
至
①到达、到:左右引相如至(廉)亦不能至也(游)
察
①细看:徐而察之(石)
②考察:子是之不察(《卖柑者言》)
乐
①高兴、快乐:王与百姓同乐(孟)以中有足乐者(送)乐(yuè):今王鼓乐于此(孟)
异
①和“同”相对:成述其异(促)迨诸夫异爨(项)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(芙)
②奇怪:成述其异(促)
生
①生长:蓬生麻中(劝学)竹之始生(《文与可画谷偃竹记》)
②与“死”相对,生存:生亦我所欲也(孟)
③与“熟”相对:则与一生彘肩(鸿)
④读书人:东阳马生君则(送)庑下一生伏案卧(左)
可
①适合:此皆言其可目者也(芙) ②约计:高可二黍许(《核舟记》)
第8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三)500字
案
①几[jī]案:因拔刀斫前奏案(赤)取案上器击伤夫人(记)
②察看:召有司案图(通“按”)(廉)
方
①周围:今齐地方千里(邹)
②并排:今操方连船舰(赤)
③正直:方正之不容也(屈)
④方位、方向: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(张)
修
①长、高:邹忌修八尺有余(邹)庞然修伟(促)巨身修尾(促)
②学习,效法:不期修古(五)
③修建:室坏不修(项)乃重修岳阳楼(《岳阳楼记》)
④整治:修守战之具(过)朝早晨:朝服衣冠(邹)春江花朝秋月夜(琵)
朝
①朝廷:动以朝廷为辞(赤)
②上朝:相如每朝时(廉)
③朝见:皆朝于齐(邹)弱国入朝(过)
私
①私下:私握臣手(廉)从道旁私语(柳)
②偏爱: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(邹)
③与“公”相对:公私之积犹可哀痛(论)
蔽
①遮盖:横柯上蔽(与)苫蔽成丘(狠)
②蒙[méng]蔽:王
之蔽甚矣(邹)
面
①脸:老妇必唾其面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②当面:能面刺寡人之过者(邹)
庭
①院子:垣墙*(项)
②通“廷”:拜送书于庭(廉)
语
①言语,谈论:越人语天姥(梦游)从道旁私语(柳)
②告诉:而语女曰(记)不可不语(鸿)
名
①名字,名称: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(芙)盖当[dāng]时未有雁荡山之名(梦)
②取名,得名: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(游)而此独以钟名(石)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(梦)
第9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六)500字
备
①完备:前人之述备矣(岳)请备述之(芙)
②防备、准备:又备经年裹物之用(芙)豫备走舸(赤)
秋
①秋天:秋天墨墨向昏黑(茅)枫叶荻花秋瑟瑟(琵)
②年,时代: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(《出师表》)穰岁之秋(五)
能
①才能:细疏其能(促)
②擅长[shàn cháng]:非能水也(劝)兼同时进行或具有:操军兼以饥疫(赤)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(芙)
去
①离开: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(廉)沛公已去(鸿)
②距离:去北军二里余(赤)相去四十里(赤)
③去掉: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(芙)去死肌(《捕蛇者说》)
师
①军队:九国之师(过)劳师以袭远()
②老师:古之学者必有师(师)有司业博士为之师(送)
③学习:不耻相师(师)
传
①传记: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(黄)
②注释经义的文字:六艺经传皆通习之(师)
③驿舍:舍相如广成传舍(廉)
传
①传送、传递:传之美人(廉)
②传授: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(师)
③流传: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(游)
道
①道路:有碑仆道(游)从径道亡(廉)
②道理,规律: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(师)臣之所好者,道也(庖)
③学说、思想: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(训)
④说: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(送)
⑤方法:策之不以其道(《马说》)
受
①接受:项王则受璧(鸿)
②遭受: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(论)
③授予[yǔ],给予[jǐ yǔ]: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(师)因能而受官(《韩非子外储左上》)
惑
①迷惑:内惑于郑袖(屈)不亦惑乎(察)
②疑惑:惑之不解(师)
第10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四)500字
曰
①说:乃谓秦王曰(廉)遽契其舟曰(察)
②叫作,称作:曰师曰弟子云者(师)曰颜佩韦、杨念如……(五人)
文
①文字:其文漫灭(游)文曰初平山人(《核舟记》)
②文章:其文约(屈)
进
①前进:余船以次俱进(赤)其进愈难(游)
②进献:群臣进谏(邹)相如前进缶(廉)
③出来做官:进亦忧、退亦忧(《岳阳楼记》)奇奇异,罕见:其见愈奇(游)大将[jiāng]军邓骘奇其才(张)奇单数: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(《核舟记》)
好
①美好:好鸟相鸣(与)
②喜好(hào):寡人窃闻赵王好音(廉)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(游)
出
①与“入”相对:己而相如出(廉)有怠而欲出者(游)
②产生、发生:莫知计所出(指)
③出现、显露:水落而石出(《醉翁亭记》)极尽:不得极夫游之乐也
观
①看,观赏: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(芙)观夫巴陵胜状(《岳阳楼记》)因得观所谓石钟者(石)
②观察: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(廉)古人之观于天地(游)
③宫廷建筑:大王见臣列观(廉)
④景象:非常之观(游)岳阳楼之大观(《岳阳楼记》)
求
①寻求、需求:求人可使报秦者(廉)以斧斤考击而求之(石)
②请求:求而不得者也(送)
险
①地势不平坦:险以远,则至者少(游)
②险要,险阻: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也(赤)
云
①说:昔人云将以有也(指)云有第五郎(孔)
②语气词: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(左)为诗云尔(孔)
③如此,这样:曰师曰弟子云者(师)
④云(云):天下云集响应(过)云霏霏其承宇(涉)
鼓
①击鼓:百姓闻王钟鼓之声(孟)齐人三鼓(《曹刿论战》)
②振动:微风鼓浪(石)
③鼓(乐器):瞽奏鼓(《书胤征》)
④弹奏:赵王鼓瑟(廉)今王鼓乐于此(孟)
⑤古代夜间计时:戊申晦,五鼓(《登泰山记》)
第11篇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(二)500字
毕
①完尽:录毕,走送之(送)毕礼而归之(廉)
②都,全:靡不毕现(屈)
卒
①步兵:旦日飨士卒(鸿)率罢敝之卒(过)
②死:鲁肃闻刘表卒(赤)
③终于:卒相与欢(廉)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(五)
④通“猝”:成仓卒莫知所救(促)卒然边境有急(论)
士
①做官的人:士大[dà]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(石)
②读书人: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(训)予本非文人画士(病)
③有才能的人:尊贤而重士(过)以致天下之士(过)胜不敢复相士(毛)
④士兵:旦日飨士卒(鸿)
将
①将领:廉颇为赵将(廉)晋鄙?宿[sù]将(信)
②带领:使将将其军归魏(信)
抚
①安抚:则宜抚安(赤)
②巡抚:献诸抚军(促)以大中丞抚吴者(五)
走
①快跑:兔走触株(五)可烧而走也(赤)持剑盾步走(鸿)
②趋向: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(阿)
事
①事情:世异则事异(五)足以立事(赤)不择事而问焉(问)
②从事,奉事:以地事秦(六)
礼
①礼仪:毕礼而归之(廉)
②礼貌,尊敬:秦则无礼()礼天下之奇才(六)计计策、谋划:愚谓大计不如迎之(赤)计未定(廉)莫知计所出(指)
难
①困难:难去今之县令者(五)吾见其难为(庖)非常之谋难于猝发(五)
②灾难(nàn):今操芟夷大难(赤)
③反驳:所谓交相问难(问)
愿
①乐意:臣愿奉璧往使(廉)
②希望:愿结友(廉)愿将[jiāng]军量力而处之(赤)
第12篇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及运用实例之托尔斯泰的简朴生活500字
材料二:托尔斯泰的简朴生活
高尔基曾说过,托尔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这世界的财富。这位不可思议的老人,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,他一直是以燕麦粥、面包和菜羹为主食。而且,托尔斯泰不食用糖、茶和咖啡,甚至也放弃了牛奶、黄油和鸡蛋。他自己料理自己的全部生活,下地犁耕、做木工活、自己补鞋子,还给农民编写民间故事和识[shí]字课本。谁能想到,托尔斯泰这个名号是俄罗斯的望族,世袭着伯爵名位,拥有大量土地。1895年,托尔斯泰67岁的时候,他立下遗[yí]嘱,把自己所有的土地交给农民。1910年,老人不能忍受自己的妻子儿女还保持着贵族的生活方式,毅然离家出走。这是一颗伟大灵魂寻找精神家园的出走。
使用上述材料,分别以跑的体验、一枝一叶一世界、凤头猪肚豹尾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、位置与价值、出人意料情理之中、留给明天、脸为话题写描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片段。
范文示例:
生活细节彰显精神世界
一枝一叶一世界,细微之处见境界。
他是世界级的大文豪,着作等身,成就斐然。高尔基曾[céng]经评价道:即使他多活一天也是世界的财富。
他世袭着伯爵的名位,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。
但在生命的最后的30年,他却以燕麦粥、面包和菜羹为主食,拒绝咖啡、糖、茶。生活素朴,让人简直难以置信。
他坚持下田耕作,修理农具和器皿,还给农民编制民间故事和课本。他不要别人的照顾,他要自食其力,他要为这个社会留下一些什么。
他终于离家出走了,因为他看不惯妻子儿女保持着贵族的生活方式,他要寻求一个**的乌托邦。
他就是托尔斯泰。
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,一粒沙隐藏世界的美妙。关注托尔斯泰的生活细节,可[kě]以窥探[kuī tàn]到他的精神境界和追求:平等、素朴,有益于他人。不以文学才华横溢而瞧不起大字不识农民,不因世袭伯爵的名号而铺张浪费,不因年龄的高迈而放弃理想梦寐[mèi]的求索。
第13篇 被动句的格式500字
(二)被动句的格式
文言里的被动句,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、助词、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。
1、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如:
①炮台悉为逆据。(《三元里抗英》)
②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(《五蠹》)
2、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如:
①夫赵强而燕弱,而君幸于赵王,故燕王欲结于君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②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(《师说》)
3、用介词被表被动,被的宾语往往省[shěng]略。如:
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,亦被杀死。(《三元里抗英》)
②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(《屈原列传》)
4、用助动词见表被动。如:
①欲予秦,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。
②非独见病,亦以病吾子。(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)
5、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
为是介词,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所是助词,置于动词之前。如:
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②巨是凡人,偏在远郡,行将为人所并。(《赤壁之战》
6、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。见是助动词;于是介词,引进行为的主动者。如:
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,故令人持壁归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7、意念上的被动。
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,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。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。如:
①举孝康,不行。(《张衡传》)──举孝廉,被举荐为孝糜。
②廉颇为赵将,伐齐,大破之,取阳晋,拜为上卿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──拜为上卿,被封为上卿。
③戍卒叫,函谷举。(《阿房宫赋>)──函谷举,函各关被攻下。
第14篇 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――(15)恨500字
15、恨 ①遗[yí]憾,不满意 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《陈涉世家》 译文:(陈涉)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,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(遗[yí]憾,不满意)《出师表》 译文:没[méi]有一次不对桓、灵二帝感到叹息、痛心遗[yí]憾的 然公子遇臣厚,公子往而臣不送,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(感到遗[yí]憾)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 译文: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,公子去了,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,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,定会回来的。 ②怨 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决期(怨恨[yuàn hèn])《长恨歌》 译文: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,这怨恨[yuàn hèn]啊,长久不断,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。 只恨鄙山小寨是一洼之水,如何安得许多真龙。《水浒传》 ③复合词:恨恨 生人作死别,恨恨那可论。(恨恨:惆怅[chóu chàng]、悲伤)《孔雀东南飞》 译文: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,心里的惆怅[chóu chàng]、悲伤哪里说得尽呢?
第15篇 特殊的双宾语500字
(三)特殊的双宾语
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,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。
1、使动双宾语。
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。如:
①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──负秦,使秦负。负秦曲,使秦负曲,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。
②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着于本。(《论积贮疏》)──归之,使之归。归之农,使之归农。
2、为动双宾语。
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为动关系。如:
①为之驾,比门下之车客。(《冯谖客孟尝君>)──为(wéi),动词,这里是准备的意思。为之,为(w苗)之为(wéi),替他准备。为之驾,为(wèi)之为(wéi)驾,给他准备车马。
②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──为,找。为之辞,替它找个借口。
第16篇 句子成分的省[shěng]略500字
(五)句子成分的省[shěng]略
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,习惯上常常省[shěng]略,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。
1、兼语省[shěng]略。
省[shěng]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,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[méi]有必要说出来的。如:
①召入,使拜夫人。((左忠毅公逸事>)──召(之)入,使(之)拜夫人。
②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──拜(相如)为上卿。
以上二例省[shěng]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。
2、动词的代词宾语省[shěng]略。
这种省[shěng]略有两个条件:一、省[shěng]略的宾语必须是可[kě]以用代词充当的,即可[kě]以从上文看出来的。二、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。如:
①权起更衣,肃追于宇下。(《赤壁之战》)──追(之)于宇下。
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,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。(《鸿门宴》)──告(之)以事。
3、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[shěng]略。
省[shěng]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[kě]以看出来,能够用代词充当的。如:
①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(《庖丁解牛》)──怵然为戒,怵然为之戒,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来。视为止,视为之止,目光因此集中。行为迟,行为之迟,行动因此迟缓。
②竖子不足与谋。(《鸿门宴》)──与谋,与之谋,同他商量。
③左右以告。(《冯谖客孟尝君》)──以告,以之告,把情况告诉(孟尝君)。
④毋从俱死也。(《鸿门宴》)──从俱死,从之俱死,跟着他一起去死。
⑤衡乃拟班固《两都》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讽谏。(《张衡宴》)──因以讽谏,因之以讽谏,通过它来委婉地劝谏(朝廷)。
4、介词于以往往省[shěng]略。如:
①又荆[jīng]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。(<赤壁之战))──逼兵势,逼于兵势,被兵势所逼。
②又试之鸡。(《促织》)──试之鸡,试之以鸡,用鸡去试验它。